普洱日报讯(通讯员 罗少东 黄琳珺 文/图) 近年来,思茅区采取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“专业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大力发展菌产业,由公司提供菌种,技术及收购服务,农民负责种植和管理,形成了种植,采集,收购,加工,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。
近日,笔者在倚象镇永庆村的食用菌大棚里看到,一层层支架错落有序地排列着,一朵朵鲜嫩的黑木耳如雨后春笋般窜出来。许多村民正忙着采收黑木耳,并送往村里的收购点进行交易。村民张春明说:“2020年,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我试种了两亩黑木耳,到今年1月份,采收了3个月,收入近8000元。一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植,今年年初采收后,收入很可观,明年将扩大种植规模,增加收入,让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据了解,为加快菌产业发展,思茅区持续加大对食用菌企业的扶持力度,2013年至2017年,思茅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所管辖的4家企业得到85万元的扶持资金,专门用于改扩建食用菌加工厂,设备采购和仓储设施等,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,提高了鲜活农产品流通质量。
目前,思茅区菌产业涉及南屏镇,倚象镇,六顺镇,思茅港镇等多个乡镇,有食用菌种植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1家,种植农户100多户。2020年,思茅区菌子产量8230吨,产值21696万元,销售收入24694万元。其中,野生食用菌产量2600吨,人工食用菌产量5630吨。菌产业的快速发展,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。
